华为乾崑为何成为上海车展的焦点?
2024年上海国际车展上,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亮相引发了行业震动,作为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全新品牌,乾崑不仅展示了其ADS 3.0高阶智驾系统,更通过多款合作车型的实车演示,证明了技术落地的成熟度,与往届车展不同,此次华为并未直接发布整车,而是以“技术赋能者”的姿态,成为车企争相合作的对象,业内人士评价,乾崑的开放性和全栈自研能力,或将重塑智能汽车产业链格局。
乾崑的核心技术突破
华为乾崑的竞争力源于三大技术支柱:
车企合作生态的爆发式增长
车展期间,包括北汽极狐、长安阿维塔、广汽传祺等品牌均官宣搭载乾崑系统,值得关注的是,此前采用其他智驾方案的部分车企也开始与华为接触,这种“倒戈”现象背后,是乾崑提供的全栈式服务模式:从芯片(昇腾)、操作系统(鸿蒙)到应用算法,车企可自由选择模块化组合,极大缩短研发周期,某新势力高管透露:“自研智驾系统年均投入超20亿,与华为合作能节省60%成本。”
消费者视角的价值重构
对于终端用户而言,乾崑带来的最直观改变是“越级体验”,以往仅限30万元以上车型的高阶智驾功能,通过华为方案可下放至15万级车型,车展观众体验后反馈:“城区NCA(导航辅助驾驶)的变道策略更像老司机,对加塞车辆的处理尤其流畅。”这种体验优势,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购车决策逻辑——智能化权重首次超越传统三大件。
行业竞争格局的潜在影响
乾崑的崛起直接冲击了Mobileye、英伟达等传统Tier1供应商,相比封闭式方案,华为的“硬件可替换、软件可迭代”策略更具灵活性,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当智能驾驶系统趋同化时,车企的竞争焦点将转向设计、服务等差异化领域,分析师指出:“未来三年,没有自研能力的车企或将沦为代工厂。”
关于华为乾崑的三大关键问答
Q1:乾崑与华为HI模式有何区别?
Q2:现有车型能否后期升级乾崑系统? 取决于硬件预埋水平,若已配备高算力芯片和激光雷达,可通过OTA获得部分功能;全新架构车型才能实现完整能力。
Q3:华为会亲自造车吗? 重申“华为不造车”战略,但通过鸿蒙智行联盟深度参与产品定义,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即是典型案例。
未来趋势的观察与思考
乾崑的成功印证了智能汽车行业“软件定义硬件”的转型趋势,当技术标准由华为这类企业主导时,传统车企面临两难选择:要么放弃灵魂拥抱合作,要么背负巨额研发投入风险,可以预见,2024年将成为智能驾驶技术规模化商用的元年,而华为显然已抢占生态位高地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